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

被引:5
作者
王志祥 [1 ]
张伟珂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刑事责任; 刑事和解; 酌定量刑情节;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1.04.01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和解与刑法理论相契合,与法治环境相融合,与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吻合,并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功能上的互补。据此,刑事和解制度具有普遍正当性。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与"以钱买命"存在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刑事和解与司法腐败没有必然联系。刑事和解是限制死刑适用的有效途径。"重罪不和解"的观念存在正当性缺失。据此,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具有特殊正当性。在刑事和解制度被法律明文规定之前,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应被视为限制死刑适用的酌定量刑情节。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刑事和解适用案件范围探究 [J].
姜敏 ;
刘文飞 .
甘肃社会科学, 2010, (06) :182-185
[2]   转型社会视域下的多元解纷方式论析——以西安地区建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例 [J].
李其瑞 ;
宋海彬 .
太平洋学报, 2010, (06) :16-24
[4]   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 [J].
梁根林 .
法学, 2010, (04) :3-21
[5]   中国古代赎刑的制度与文化思考——兼与富谷至先生商榷 [J].
明辉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 (02) :57-68
[6]   死刑案件可以并需要和解吗? [J].
孙万怀 .
中国法学, 2010, (01) :180-191
[7]   论死缓制度的立法完善 [J].
段启俊 ;
曹利民 .
法学杂志, 2009, 30 (12) :66-69
[8]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本土化——被害人国家补偿实践尝试和理念认知的调研 [J].
王瑞君 ;
李亮 ;
陈泊潭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9, (06) :99-105
[10]   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沟通之维——基于当事人心理需求角度的审视 [J].
梁平 .
河北法学, 2009, 27 (10) :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