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及其动力学特征与机制

被引:92
作者
吴中海
龙长兴
范桃园
周春景
冯卉
杨振宇
仝亚博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川滇地块; 活动构造体系; 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系; 旋扭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2 [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最新的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资料发现,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最新的顺时针旋转运动主要受控于由川滇外弧带和滇西内弧带构成的双弧型川滇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进一步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构造体系的弧形旋扭运动学变形模式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内部块体变形的差异性与不均匀性,主要是该区边界力的作用方式、先存地质结构和现今的地壳与岩石圈结构、岩石圈物质组成及其物理性质、深部的热状态、重力势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印度板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右旋剪切和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的不均匀挤出共同产生的力偶作用和岩石圈性质与结构,可能是造成该区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整体发生顺时针旋转运动和旋扭叠加伸展变形最重要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1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大震活动特征及其趋势:活动构造体系角度的初步分析结果 [J].
吴中海 ;
赵根模 ;
龙长兴 ;
周春景 ;
范桃园 .
地质学报, 2014, 88 (08) :1401-1416
[2]   青藏高原东缘旋转变形机制的数值模拟 [J].
范桃园 ;
孙玉军 ;
吴中海 .
地质通报, 2014, 33 (04) :497-502
[3]   印支地块思茅地区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J].
张海峰 ;
仝亚博 ;
王恒 ;
杨振宇 .
地质学报, 2012, 86 (06) :923-939
[4]   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沿线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特征 [J].
吴中海 ;
赵希涛 ;
范桃园 ;
叶培盛 ;
仝亚博 ;
杨振宇 .
地质通报, 2012, 31(Z1) (Z1) :191-217
[5]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的古地磁学证据 [J].
李仕虎 ;
黄宝春 ;
朱日祥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1) :76-94
[6]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J].
徐强 ;
赵俊猛 ;
崔仲雄 ;
刘明乾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12) :3001-3008
[7]  
Late Quaternary normal faulting and its kinematic mechanism of 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aba-Yulong Snow Mountains in northwestern Yunnan, China[J]. WU ZhongHai1, ZHANG YongShuang1, HU DaoGong1, ZHAO XiTao2 & YE PeiSheng1 1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2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10)
[8]   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场的演化特征及其机制讨论 [J].
杨国华 ;
韩月萍 ;
杨博 .
地震研究, 2009, 32 (03) :275-282
[9]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力学耦合的岩石圈变形模式 [J].
王椿镛 ;
常利军 ;
苏伟 ;
楼海 ;
PGSilver ;
LMFlesch .
地学前缘, 2008, 15 (06) :208-218
[10]   滇西北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晚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J].
吴中海 ;
张永双 ;
胡道功 ;
赵希涛 ;
叶培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1) :1361-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