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华南持续性强降水的西南涡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31
作者
卢萍 [1 ]
李跃清 [1 ]
郑伟鹏 [2 ]
李英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华南持续性强降水; 西南涡; 移动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AREM模式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3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暴雨过程中西南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层200 h Pa西风急流入口区、中层50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中纬度短波槽、东北亚强冷涡的适当配置,中低层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的持续输送,是有利于西南涡东移发展,从而造成华南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典型环流形势;降水落区与低涡位置密切相关,一般集中在西南涡中心南侧,雨带延伸方向与低涡移动路径一致;而其强度则与低涡中心区域位势高度等值线梯度及低层大气风场强度息息相关。西南涡中心低层为东风和弱北风,中层以南风为主,高层为强西风和弱北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正涡度结构特征显著。涡度平流项和辐合辐散项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中低层大气,涡度对流项、扭转项的作用则在中高层更为明显,而涡度辐合辐散项对西南涡的发展加强起最主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57 / 14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西南低涡概论[M]. 气象出版社 , 卢敬华 著, 1986
[12]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13]   2010年AREM、GRAPES模式预报性能对比检验分析 [J].
卢萍 ;
肖玉华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 31 (03) :8-12
[14]   引发川东暴雨的“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及西南涡发展的诊断验证附视频 [J].
陈栋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 (03) :13-22
[15]   2005—2008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 [J].
丁治英 ;
刘彩虹 ;
沈新勇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3) :307-316
[16]   东移西南低涡空间结构的气候学特征 [J].
潘旸 ;
李建 ;
宇如聪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 (01) :60-70
[17]   AREM模式预报体系对2010年5月我国南方连续暴雨过程预报效果评估 [J].
公颖 ;
林春泽 ;
李俊 .
暴雨灾害, 2010, 29 (04) :356-362+376
[18]   一次华南西部低涡切变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黄明策 ;
李江南 ;
农孟松 ;
黄嘉宏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748-762
[19]   “0806”华南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J].
何编 ;
孙照渤 .
气象科学, 2010, 30 (02) :164-171
[20]   一类低涡切变型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J].
傅慎明 ;
赵思雄 ;
孙建华 ;
李万莉 .
大气科学 , 2010, (02) :2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