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133
作者
徐柏翠
潘竟虎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传统手工艺; 仪式与节庆; 空间分布;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5.02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术类聚集于京津冀与冀鲁豫、长三角、粤闽沿海、湘鄂贵地区;传统手工艺类聚集在长三角、陕晋交界、京津冀地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聚集在长三角及黄河下游地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多分布于东南沿海。(3)从批次来看,前两期非遗项目较多;后期更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非遗项目的开发。(4)非遗项目的两个分布高核区分别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5)非遗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聚居、经济较发达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 [J].
张希月 ;
虞虎 ;
陈田 ;
王新歌 ;
王甫园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8) :997-1007
[2]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教育传承现状调查研究 [J].
普丽春 ;
肖李 .
民族教育研究, 2016, 27 (04) :137-144
[3]   中国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成因 [J].
吴清 ;
李细归 ;
张明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175-183
[4]   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 [J].
胡美娟 ;
李在军 ;
侯国林 ;
李涛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202-208
[5]   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J].
胡最 ;
刘沛林 ;
邓运员 ;
郑文武 ;
邱海洪 .
人文地理, 2015, 30 (01) :64-69
[6]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J].
李蕊蕊 ;
赵伟 ;
陈静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97-102
[7]   中国“癌症村”的聚集格局 [J].
董丞妍 ;
谭亚玲 ;
罗明良 ;
翟有龙 .
地理研究, 2014, 33 (11) :2115-2124
[8]   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J].
潘竟虎 ;
李俊峰 .
经济地理, 2013, 33 (09) :154-160
[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程乾 ;
凌素培 .
地理科学, 2013, 33 (10) :1166-1172
[10]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述评 [J].
谢菲 .
贵州民族研究, 2011, 32 (03)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