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

被引:12
作者
朱玉双 [1 ]
柳益群 [1 ]
赵继勇 [1 ]
朱圣举 [2 ]
赵向宏 [2 ]
徐森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流动单元划分; 合理性验证; 判别分析; 微观渗流特征; 宏观生产动态; 剩余油;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8.01.02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出岩性油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研究中针对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的特点,采取控制流体渗流的主要参数,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微观渗流实验方法、宏观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和C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也不同。2)判别分析的方法、渗流实验方法和生产动态分析法是验证流动单元划分合理性的有效手段。研究区流动单元的正判率达95%以上;相同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明显不同。3)C类流动单元及注采井间不同流动单元对接区域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注意挖潜,提高油层采收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2]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J].
邓玉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96-98
[3]   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8-10+74
[4]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进展 [J].
李凤娟 ;
刘立 ;
闫建萍 ;
于均民 ;
蔡尧忠 .
世界地质, 2001, (01) :13-16
[5]   文南油田文79断块区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与开发效果分析 [J].
侯加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65-67+11
[6]   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流动单元模型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窦之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50-52+12
[7]   厚油层内部相结构模式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 [J].
陈程 ;
贾爱林 ;
孙义梅 .
石油学报, 2000, (05) :99-102+1
[8]   油藏精细描述在老区调整挖潜中的初步实践 [J].
常学军 ;
廖保方 .
石油学报, 2000, (04) :114-118+126
[9]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J].
刘吉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303-306
[10]   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些发展动向 [J].
穆龙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6) :4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