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波动过程及与油气关系

被引:16
作者
金之钧 [1 ]
李京昌 [2 ]
汤良杰 [2 ]
余一欣 [2 ]
江波 [3 ]
张明利 [1 ]
由福报 [3 ]
张兵山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青海油田研究院
关键词
波动; 新生代;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6 [新构造运动(新构造学)];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的地质滤波分析证明,约10Ma和约20Ma周期的波动过程是控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和构造演化最显著的波动过程。在平面上,这两个周期波相近大小的周期大致沿近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分布,分别反映波的传播方向为近南北向和南西-北东向。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这种波动过程与油气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影响着烃源岩的热演化,并控制了生油凹陷和油气藏的分布。理论分析与勘探实践均证明,波谷带与波峰带之间的波动转换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构造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J].
郭泽清 ;
刘卫红 ;
钟建华 ;
李本亮 ;
温志峰 .
地质论评, 2005, (06) :656-664+737
[2]   柴达木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湖相叠层石与藻礁的沉积组合特征与意义 [J].
温志峰 ;
钟建华 ;
王冠民 ;
李勇 ;
郭泽清 ;
王海侨 .
地质学报, 2005, (04) :444-452+580
[3]   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波动过程 [J].
金之钧 ;
张一伟 ;
陈书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6) :530-539
[4]   物理模拟实验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和马海气田成藏过程为例 [J].
张洪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质论评, 2004, (06) :644-648+675
[5]   库车前陆区中—新生代盆山波动耦合 [J].
陈书平 ;
金之钧 ;
孙海龙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24-28+3
[6]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古近系—新近系R_o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钟建华 ;
郭泽清 ;
杨树锋 ;
刘卫红 ;
陈汉林 ;
黄立功 ;
刘云田 ;
江波 ;
张永庶 .
地质学报, 2004, (03) :407-415
[7]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J].
李儒峰 ;
马永生 ;
汤良杰 ;
郭彤楼 ;
李建明 .
地球科学, 2004, (03) :309-316
[8]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朱扬明 ;
翁焕新 ;
苏爱国 ;
张大江 ;
邹华耀 .
地质学报, 2004, (02) :253-262
[9]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J].
郑孟林 ;
李明杰 ;
曹春潮 ;
张军勇 ;
段书府 ;
陈元中 ;
沈亚 ;
管俊亚 .
地质学报, 2004, (01) :26-35
[10]   应用波动分析法研究三肇深层沉积剥蚀史 [J].
张庆石 ;
张吉 ;
张庆晨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6) :23-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