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对比

被引:15
作者
胡理乐
林伟
罗遵兰
郭建明
范俊韬
李俊生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毛竹林; 土壤有机碳; 生物量模型;
D O I
10.13198/j.res.2011.04.41.huly.002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生物量模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植被层(包括乔木与林下植被)、枯落层和土壤层(表层1 m)比较了井冈山5种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结果表明:①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9.047 kg/m2,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杉木林>落叶阔叶林>毛竹林;②土壤碳密度平均值为22.453 kg/m2,占森林总碳密度的77.3%,5种森林类型土壤碳密度排序与总碳密度相同,且差异较小;③植被层碳密度差异最大,针阔混交林碳密度最大(12.039 kg/m2),是碳密度最小的落叶阔叶林(1.322 kg/m2)的9.1倍;④乔木层碳密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毛竹林>落叶阔叶林,乔木地上碳密度占乔木总碳密度的61.4%(人工杉木林)~75.8%(落叶阔叶林);⑤灌木层总碳密度差异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灌木总碳密度分别为最大(0.153 kg/m2)和最小(0.027 kg/m2),前者是后者的5.6倍,灌木地上碳密度占灌木总碳密度的78.3%(针阔混交林)~81.0%(常绿阔叶林);⑥草本层总碳密度差异较小,在0.074 kg/m2(人工杉木林)~0.108 kg/m2(毛竹林)之间,地下碳密度略高于地上;⑦枯落层碳密度最低,不同森林类型间枯落层碳密度差异不大,在0.064~0.084 kg/m2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秦岭太白红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J].
郭建明 ;
胡理乐 ;
林伟 ;
郑博福 ;
李俊生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12) :1464-1469
[2]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J].
林伟 ;
李俊生 ;
郑博福 ;
郭建明 ;
胡理乐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 28 (06) :725-729
[3]   江西大岗山毛竹林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J].
王兵 ;
王燕 ;
郭浩 ;
赵广东 ;
白秀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06) :39-42
[4]   林窗内光照强度的测量方法 [J].
胡理乐 ;
朱教君 ;
李俊生 ;
肖能文 ;
罗建武 ;
屈冉 ;
范俊韬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5056-5065
[5]   不同抚育措施对闽西毛竹林碳密度、碳贮量与碳格局的影响 [J].
漆良华 ;
刘广路 ;
范少辉 ;
岳祥华 ;
张华 ;
杜满义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8) :1482-1488
[6]   江西省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J].
王兵 ;
魏文俊 .
江西科学, 2007, (06) :681-687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徐新良 ;
曹明奎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1-10
[8]   陆生高等植物碳含量及其特点 [J].
郑帷婕 ;
包维楷 ;
辜彬 ;
何晓 ;
冷俐 .
生态学杂志, 2007, (03) :307-313
[9]   杉木纯林与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5) :1-6
[10]   毛竹林的碳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J].
周国模 ;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04,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