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讲解中用于交互的句尾“了”

被引:10
作者
刘娅琼 [1 ,2 ]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了讲解; 交互; 位移; 知识状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在博物馆的现场讲解中,有一种特殊的"了讲解"。首先,它用于句尾,但与表示事态变化的"了2"有较大的差异。其次,它主要用于现场讲解语体,多见于判断句,一般出现在说话人发生位移或正在位移(含视线转移)的情境。此外,它可以省略,不影响所在句子的命题意义。语料考察发现,该类"了"的使用并不随意,它是言者单向用来与听者交互的手段,帮助言者提醒听者位置、知识状态等的改变。本文在真实语料(4小时录音转写)的基础上,考察此类"了"使用的限制条件、表达功能和"交互"特征,并结合知域理论分析用于交互的句尾"了"用法产生的动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65 / 677+766 +7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 [J].
方梅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 (02) :67-79
[2]   话语互动中的光杆有定宾语句 [J].
完权 .
当代修辞学, 2015, (04) :68-75
[3]   连词与口语语篇的互动性 [J].
姚双云 .
中国语文, 2015, (04) :329-340+383
[4]   现代汉语口语中特殊话语语音成分的转写研究 [J].
陆萍 ;
李知沅 ;
陶红印 .
语言科学, 2014, 13 (02) :113-130
[5]   叙事语句中“了”的语篇功能初探 [J].
徐晶凝 .
汉语学习, 2014, (01) :29-38
[6]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J].
方梅 .
中国语文, 2012, (06) :500-508+575
[7]   从人称和“了2”的搭配看汉语传信范畴在话语中的表现 [J].
乐耀 .
中国语文, 2011, (02) :121-132+191
[8]   Charles N.Li等“论汉语完成体标记词‘了’的语用驱动因素”中某些观点商榷 [J].
金立鑫 ;
邵菁 .
当代语言学, 2010, 12 (04) :319-325+379
[9]   “了2”的行、知、言三域 [J].
肖治野 ;
沈家煊 .
中国语文, 2009, (06) :518-527+576
[10]   论一种对情态敏感的“了2” [J].
彭利贞 .
中国语文, 2009, (06) :506-51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