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对和田河气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2
作者
邓兴梁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埋藏溶蚀; 裂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是和田河气田产气的主要产层,其储量占总储量的53%,生屑灰岩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期岩溶作用、埋藏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该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占储层总孔隙度的47%61%。H2S可能是生屑灰岩段埋藏溶蚀作用的一种重要营力,埋藏溶蚀作用沿裂缝进行。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不但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而且控制孔隙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在纵向上,裂缝发育段也是基质孔隙发育段;而平面上,构造高部位等裂缝发育处孔隙度也相对较大,而在构造鞍部裂缝不发育区,孔隙度也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37 / 241+248 +2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古潮湿环境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J].
黄成毅 ;
邹胜章 ;
潘文庆 ;
夏日元 ;
刘静江 ;
唐建生 .
中国岩溶, 2006, (03) :250-255
[2]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杨池银 ;
武站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319-323
[3]   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溶作用 [J].
杨威 ;
王清华 ;
赵仁德 ;
刘效曾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2) :124-126+84
[4]   塔里木盆地中部生物屑灰岩段滩体特征及储集性 [J].
王兴志 ;
王振宇 ;
马青 ;
杨满平 ;
田军 ;
刘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58-62+95
[5]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控制的定量评价——以和田河气田石炭系生物屑灰岩段为例 [J].
杨威 ;
王清华 ;
赵仁德 ;
王媛 ;
刘效曾 .
地球学报, 2001, (05) :441-446
[6]   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模式及其特征 [J].
兰光志,江同文,张廷山,高卫东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13-17+96
[7]   塔北、塔中地区下古生界深埋藏古岩溶 [J].
郭建华 .
中国岩溶, 1996, (03) :2-11
[8]   塔中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J].
翟永红,郭建华,刘生国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5, (03) :13-18
[9]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钱峥,黄先雄等著, 2000
[10]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强子同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