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复数的记忆”:集体记忆“走向公共”的规范性反思

被引:10
作者
刘于思
赵舒成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关键词
公共记忆; 公共性; 公众; 记忆; 可见性; 集体记忆;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20.05.019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在记忆研究中,集体记忆和公共记忆存在概念上的重叠与混淆,在运用中往往忽视"集体"术语对个体道德利益的遮蔽,以结构性同质的"群体"和原子化集合的"群众"等实然概念代替社会记忆在规范层面的公共性理想。理解公共记忆和记忆的公共性,应以公众性与公共性对记忆的双重限定为起点,结合公共记忆在时空范畴内的在时性与可见性等关键特征,通过对媒介和公共空间功能的召唤,为防止记忆研究的关键概念和范式落入权力再生产的陷阱提供必要的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创伤与记忆:“慰安妇”的私密创伤与公共记忆重构 [J].
刘喜涛 ;
曹大臣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11) :151-156
[3]   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 [J].
潘忠党 ;
陆晔 .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0) :91-124
[4]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J].
潘天舒 ;
龙宇晓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2 (02) :1-1
[5]   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 [J].
钱力成 ;
张翮翾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6) :215-237+246
[6]   公共与公共性:一个概念辨析 [J].
任剑涛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 (06) :58-65
[7]   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 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一个反思 [J].
刘亚秋 .
社会, 2010, 30 (05) :217-242
[10]   从暴徒到英雄——构建激进参政者的公共记忆 [J].
王赳 .
史学理论研究, 2008, (02) :58-6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