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红河流域沉积物的镜下碳屑分析实验室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8
作者
陆岸青 [1 ]
李珍 [1 ]
李杰 [1 ]
Xuan Phong Dang [2 ]
Eiji Matsumoto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越南科学技术院地理研究所
[3] 日本名古屋大学
关键词
碳屑处理方法; 孢粉HF处理法; 火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本文设计4个不同的实验方法,以越南红河流域原始森林区、河漫滩区和水下三角洲区3个不同沉积环境下的9个样品为实验对象,对镜下碳屑不同的实验室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发现样品用六偏磷酸钠分散法(方法A)和盐酸分散法(方法B)处理后,镜下碳屑形态不易分辨,杂质多,而用氢氟酸处理法(方法C)和附加醋酸酐混合液处理法(方法D),镜下碳屑的形态清晰,杂质少,碳屑数量容易统计,但是方法D中利用醋酸酐与浓硫酸混合液去纤维素与染色过程会使纤维素碳化,结果显示碳屑浓度明显比用前3种方法处理的浓度高。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方法C是最优的。另外,本研究在进行碳屑统计时,利用NIS-Elements Br 3.0软件的自动统计计数功能,不仅可以减小人为计数产生的误差,还可以实现碳屑的多参数统计,有利于古环境、古气候、古植被变化的多信息解译。
引用
收藏
页码:825 / 8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新疆草滩湖村湿地455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J].
张芸 ;
孔昭宸 ;
倪健 ;
阎顺 ;
杨振京 .
科学通报, 2008, (03) :306-316
[2]   现代植物炭屑形态的初步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张健平 ;
吕厚远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857-863
[3]   黄土炭屑分级统计方法及其在火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J].
李小强 ;
周新郢 ;
尚雪 ;
John Dodson .
湖泊科学, 2006, (05) :540-544
[4]   利用炭屑显微结构复原青铜时代的植被 [J].
崔海亭 ;
李宜垠 ;
胡金明 ;
腰希申 ;
李旸 .
科学通报, 2002, (19) :1504-1507+1522
[5]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J].
吕静 ;
王宇飞 ;
李承森 .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71-76
[6]   鄂尔多斯东部4000余年来的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探讨 [J].
许清海 ;
孔昭宸 ;
陈旭东 ;
阳小兰 ;
梁文栋 ;
孙黎明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05-112
[7]  
The 8200calBP abrupt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Neolithic transition: A Mediterranean perspective[J]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2008 (1)
[8]  
Postglacial vegetation, fire, and climate history of the Siskiyou Mountains, Oregon, USA[J] . Christy E. Briles,Cathy Whitlock,Patrick J. Bartlein.Quaternary Research . 2005 (1)
[9]  
Climatic controls on fire-induced sediment pulses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nd central Idaho: a long-term perspective[J] . Grant A. Meyer,Jennifer L. Pierce.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3 (1)
[10]  
The role of climate and vegetation change in shaping past and future fire regimes in the northwestern U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J] . Cathy Whitlock,Sarah L. Shafer,Jennifer Marlon.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