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区晚三叠世古岩溶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2
作者
陈文西
王剑
汪正江
付修根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岩溶角砾; 岩溶不整合; 肖茶卡组; 那底岗日组; 羌塘盆地; 西藏;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5.009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菊花山地区出露的肖茶卡组—那底岗日组,其接触关系清楚,是北羌塘盆地代表性的剖面。在对该剖面中两者之间的砾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分层取样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肖茶卡组顶部与那底岗日组底部之间的砾岩为上、下两套不同成因、不同性质的砾岩组合。下套角砾岩以钙质、铁泥质胶结为特征,是肖茶卡组沉积期后海平面下降,出现广泛暴露、风化溶蚀形成的岩溶角砾岩;上套砾岩以凝灰质胶结为特征,是岩溶角砾未固结之前,发生构造活动产生的火山碎屑、熔岩流携带、搬运松散岩溶角砾再次沉积形成的那底岗日组底砾岩。从而确定了肖茶卡组与那底岗日组为岩溶不整合接触关系。该岩溶不整合面是羌塘盆地构造演化分析的重要证据,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标志层。
引用
收藏
页码:699 / 703+729 +7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J].
邱隆伟 ;
杜蕊 ;
梁宏斌 ;
马郡 .
沉积学报, 2006, (02) :202-209
[2]   碳酸盐岩地区古风化壳岩溶储层 [J].
许效松 ;
杜佰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3) :1-7
[3]   西藏金沙江缝合带西段晚三叠世碰撞作用与沉积响应 [J].
李勇 ;
王成善 ;
伊海生 .
沉积学报, 2003, (02) :191-197
[4]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 [J].
王冠民 ;
钟建华 .
地质论评, 2002, (03) :297-303
[5]   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 [J].
谭富文 ;
王剑 ;
王小龙 ;
杜佰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16-21
[6]   资阳地区震旦系古岩溶作用及其特征讨论 [J].
向芳 ;
陈洪德 ;
张锦泉 .
沉积学报, 2001, (03) :421-424
[7]   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以西藏北部羌塘中生代盆地分析为例 [J].
朱同兴 .
特提斯地质, 1999, (00)
[8]   大溪砾岩及其时代归属 [J].
李元林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 1995, (02) :11-14
[9]   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中沉积间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黄凤鸣,黄迺和,王根发,陶继文,温显端,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2) :47-52
[10]   略论古岩溶不整合──以广西阳朔白沙堡晚白垩世岩溶为例 [J].
邓自强 ;
林玉石 ;
张美良 ;
刘功余 .
南方自然资源, 1994, (02) :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