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育融合教育”

被引:70
作者
钟柏昌
刘晓凡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五育并举; 五育融合; STEM教育; 全人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鉴于当前教育领域中"五育"失衡与"本土化STEM教育"缺失的状况,五育融合教育将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的全人教育路径,是对五育并举的超越;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适应我国教育特点的本土化跨领域融合教育范式,是一种比跨学科教育抽象层次更高的跨领域教育。因此,与其说它是一种融合教育的理念,毋宁说它是一种可以课程化、活动化的教育类型。作为一个需要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全新概念,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勾画符合逻辑理路,也需要从实践层面思考现实难题,前者可以从核心素养"三层架构"入手,后者则可以从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教学融合和评价融合等五个维度切入。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4+104 +1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机制与模式重构 [J].
钟柏昌 ;
刘晓凡 .
中国远程教育, 2021, (10) :29-38+77
[2]   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机制与4C教学模式建构 [J].
钟柏昌 ;
刘晓凡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 33 (04) :20-32
[3]   以“五育融合”之力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第二届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的观点 [J].
宁本涛 ;
杨柳 .
中国电化教育, 2021, (06) :1-6
[5]   从知识到素养:聚焦知识的整体人培养何以可能 [J].
冯友梅 ;
颜士刚 ;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 (02) :5-10+24
[6]  
从抽离到融合:基于劳动教育的“五育”共进之路[J]. 杨小微.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10)
[7]   关于核心素养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 [J].
杨向东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10) :48-59
[8]   “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 [J].
刘登珲 ;
李华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 3 (05) :85-91
[9]   五育并举 知行合一——黄济先生劳动教育思想的精神特质 [J].
于超 ;
于建福 .
教育研究, 2020, 41 (08) :56-64
[10]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 [J].
冯建军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03)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