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附视频

被引:10
作者
郑亚东 [1 ]
曾令森 [2 ]
李健波 [2 ]
欧阳志侠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滑脱—推覆作用; 伸展拆离作用; 运动学涡度; 伸展褶劈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811 / 82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J].
张岳桥 ;
董树文 .
地质通报, 2008, (09) :1371-1390
[2]   辽宁南部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J].
关会梅 ;
刘俊来 ;
纪沫 ;
赵胜金 ;
胡玲 ;
Gregory A Davis .
地学前缘, 2008, (03) :199-208
[3]   运动学涡度的理论与实践 [J].
郑亚东 ;
王涛 ;
张进江 .
地学前缘, 2008, (03) :209-220
[4]   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corrugation)及其成因 [J].
纪沫 ;
胡玲 ;
刘俊来 ;
关会梅 ;
Gregory Davis .
地质科学, 2008, (01) :12-22+49
[5]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定量鉴定 [J].
郑亚东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3) :197-203
[6]   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 [J].
杨中柱,孟庆成, 江,韩小平 .
辽宁地质, 1996, (04) :241-250
[7]   辽南地壳韧性剪切变形中的分形及自组织 [J].
曾令森,李海兵,许志琴 .
地球学报, 1996, (03) :269-275
[8]   辽南金州隆起区构造变形及流体作用 [J].
曾令森,李海兵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2) :155-165
[9]   辽南地壳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 [J].
许志琴 ;
李海兵 ;
王宗秀 ;
李典致 .
地质论评, 1991, (03) :193-202
[10]  
Mesozoic Extensional Tectonics in Eastern Asia: The South Liaodong Peninsula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NE China)[J] . Wei Lin,Michel Faure,Patrick Monié,Urs Sch?rer,Dominique Panis.The Journal of Geology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