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地区疫灾地理研究

被引:17
作者
王晓伟
龚胜生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疫灾; 地理分布; 江南地区; 清代(1644-1911);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8 [医学地理学];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0602 ;
摘要
清代江南地区至少有145年发生过疫灾,疫灾频度约54.10%;康熙、乾隆、光绪三朝为疫灾群发期,集中了整个清朝57.20%的疫灾年份;夏秋季节是疫灾的多发季节,约74.60%的疫灾发生在夏秋两季;疫灾频度的长期上升趋势明显,整个明代经历了7个波长为20-60年的完整的波动周期。水灾、战争、霍乱大流行是诱发疫灾的重要因子。清代江南地区疫灾地理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府级城市的疫灾多于县级城市;沿海城市的疫灾多于内陆的城市;疫源地区城市的疫灾多于非疫源地区的城市;人口稠密区城市的疫灾多于人口稀疏区的城市。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0+103 +10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 [J].
龚胜生 ;
王晓伟 ;
张涛 .
地理研究, 2014, 33 (08) :1569-1578
[2]   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J].
龚胜生 ;
刘卉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1, 26 (04) :22-34
[3]   国家与社会互动视野下的民国江南瘟疫救疗——以湖州为例 [J].
骆楚明 .
学理论, 2011, (09) :72-75
[4]   清末以来江南城市的生活用水与霍乱 [J].
李玉尚 .
社会科学, 2010, (01) :150-160+192
[5]   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病考证 [J].
袁冬梅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5 (06) :83-90
[6]   唐代江南的疫病与户口 [J].
张剑光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00-106
[7]   宋代江南地区疾疫成因分析 [J].
袁冬梅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39-144
[8]   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 [J].
余新忠 .
清史研究, 2006, (02) :12-26
[9]   地理环境与近代江南地区的传染病 [J].
李玉尚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6) :139-146
[10]   大疫探论:以乾隆丙子江南大疫为例 [J].
余新忠 .
江海学刊, 2005, (04) :14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