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

被引:16
作者
李德刚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社会转型; 建构原则; 目标体系;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12.03.00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既未展现出与快速发展的媒介产业相匹配的影响力,也未能获得政府政策的正式性关注,本土教育目标缺乏导致的理论范式混杂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要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目标,既要参照国外经验,更要回归我国国情、回归传统、回归当前实践,需要遵循价值内涵动态平衡的原则,坚持普适性与独特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鉴于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由媒介权利意识与媒介参与能力、媒介公共理性与公共责任、媒介民主意识与民主生活方式、媒介思辨能力与媒介自主人格等四大维度共计八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八大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对于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以人为本”:确立教育目标的终极依据 [J].
高闰青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8 (05) :239-242
[2]   论网络媒介的公共话语空间及其制度培育路径 [J].
张玉 ;
张志华 .
学术研究, 2011, (07) :57-63
[3]   从困境到超越: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反思 [J].
施勇 ;
张舒予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1 (01) :1-4+62+106
[4]   传媒素养教育者应有的教育观念 [J].
秦学智 ;
王凌竹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 (03) :129-133
[5]   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 [J].
李德刚 ;
何玉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 (12) :39-40
[6]   渐进性、自主性与强政府——分析中国改革模式的政治视角 [J].
马德普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 (05) :19-23
[7]   警惕传媒的双重"封建化" [J].
展江 .
青年记者, 2005, (03) :7-9
[8]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创造性教育 [J].
杨莉君 .
教育探索, 2002, (07) :5-7
[9]   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J].
范静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1, (01) :38-42
[10]   构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J].
丛日云 .
理论与现代化, 1999, (12)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