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磷循环的生态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13
作者
谢兴勇 [1 ]
祖维 [1 ]
钱新 [2 ]
机构
[1] 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2]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太湖; 磷循环; 水生态动力学模型; 环境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3 [环境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构建了太湖水生态动力学模型(CAEDYM),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初选,利用2005年的水文、气象、水质等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分析了湖泊水体磷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TP、PO43-和Chl-a的变化趋势也与实测结果基本相同.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表现为:冬季隐藻和硅藻占优势,春季绿藻占优势,夏季和秋季蓝藻占优势;磷的内源释放对太湖磷循环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外源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底泥中磷的再悬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Chl-a的浓度,但对水体中TP及PO43-的影响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858 / 8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磷形态变化分析 [J].
袁和忠 ;
沈吉 ;
刘恩峰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1) :1522-1528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水华发展演变的影响 [J].
王成林 ;
潘维玉 ;
韩月琪 ;
钱新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6) :822-828
[3]   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J].
谭啸 ;
孔繁翔 ;
于洋 ;
史小丽 ;
张民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06) :578-582
[4]   “引江济巢”工程中水动力及水质数值模拟 [J].
谢兴勇 ;
钱新 ;
钱瑜 ;
张玉超 ;
田丰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12) :1133-1137
[5]   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 [J].
钱奎梅 ;
陈宇炜 ;
宋晓兰 .
生态科学, 2008, (02) :65-70
[6]   太湖不同湖区真核微型浮游生物基因多样性的研究 [J].
陈美军 ;
孔繁翔 ;
陈非洲 ;
邢鹏 .
环境科学, 2008, (03) :769-775
[7]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J].
金相灿 ;
庞燕 ;
王圣瑞 ;
周小宁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1) :279-285
[8]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J].
朱广伟 .
湖泊科学, 2008, (01) :21-26
[9]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 [J].
宋晓兰 ;
刘正文 ;
潘宏凯 ;
杨桂军 ;
陈宇炜 .
湖泊科学, 2007, (06) :643-651
[10]   太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磷形态分布研究 [J].
张路 ;
范成新 ;
池俏俏 ;
王建军 ;
秦伯强 .
地球化学, 2004, (04) :42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