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城市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41
作者
赵克明 [1 ,2 ]
李霞 [1 ]
卢新玉 [2 ]
王磊 [3 ]
任泉 [3 ]
冯志敏 [4 ]
马超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 新疆气象台
[3]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
关键词
峡口城市; 乌鲁木齐; 污染物; 时空变化规律; 低空型东南风;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4.06.003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2013年1~3月每日发布的6类污染物(PM10、SO2、NO2、PM2.5、CO和O3)逐时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型可分为两种,即城区中心-外围过渡型和南北过渡型。PM10是城区中心-外围递增型,SO2和CO则是城区中心-外围递减型。南北递增型是PM2.5和O3,南北递减型为NO2;乌鲁木齐冬季六类污染物污染指数级别由小到大依次是:O3<SO2<NO2<CO<PM10<PM2.5;污染物日变化曲线大致为双峰结构(PM10、PM2.5和SO2)单峰结构(CO、NO2和O3);PM2.5超标率很高(88.7%),其与相对湿度、能见度、风速、降水呈反相关关系,与逆温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当PM2.5的AQI值逐步升高时,低空型东南大风出现频率和逆温层厚度、温差等总体上也呈现增加趋势,说明低空型东南风对于峡口城市的空气质量存在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108 / 11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乌鲁木齐重污染日的天气分型和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 [J].
李霞 ;
杨静 ;
麻军 ;
王江 ;
赵克明 ;
任泉 ;
赵勇 .
高原气象, 2012, (05) :1414-1423
[2]   2004—2010年乌鲁木齐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 [J].
魏毅 ;
孟亮 ;
李朝阳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1) :82-85
[3]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J].
杨静 ;
李霞 ;
李秦 ;
王中伟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5) :747-752
[4]   西安市雁塔区冬季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化研究 [J].
穆珍珍 ;
赵景波 ;
徐娜 ;
姚兰 ;
李雨霞 ;
孟静静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7) :1509-1516
[5]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气候成因分析 [J].
吴占华 ;
任国玉 ;
徐卫丽 ;
刘瑞兰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3) :429-435
[6]   乌鲁木齐大气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的环境响应 [J].
赵克明 ;
李霞 ;
杨静 .
干旱区研究, 2011, 28 (03) :509-513
[7]   重庆市主城区空气污染天气特征研究 [J].
周国兵 ;
王式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11) :1345-1349
[8]   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PM10的监测与分析 [J].
马丽云 ;
曹磊 ;
李杨 ;
刘新春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2) :231-235
[9]   邯郸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及相关气象条件分析 [J].
张海霞 ;
董占强 ;
杨玲珠 ;
王丽英 ;
李敏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S1) (S1) :134-137
[10]   天津城区秋季PM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J].
孙玫玲 ;
穆怀斌 ;
吴丹朱 ;
姚青 ;
刘德义 .
气象, 2008, (10) :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