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密断裂带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43
作者
孙晓猛
刘永江
孙庆春
韩国卿
王书琴
王英德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敦化—密山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40Ar/39Ar等时线年龄;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6.003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敦密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北段最重要的分支,其大规模左旋走滑剪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密山县知一镇附近的敦密韧性剪切带为左旋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50~650℃。在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获得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值为(161±3)Ma,结合完达山地体的走滑拼贴时代,认为敦密断裂带在中侏罗世末期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年代学数据反映了在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活动期间,郯庐断裂被利用而再次发生左旋走滑,并向北扩展到东北地区。敦密断裂走滑运动时代与完达山地体的走滑-拼贴增生时代吻合,两者是相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965 / 9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 [J].
吴根耀 ;
梁兴 ;
陈焕疆 .
地质科学, 2007, (01) :160-175
[2]   郯庐断裂带北延及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问题的探讨附视频 [J].
张庆龙 ;
王良书 ;
解国爱 ;
杜菊民 ;
徐士银 ;
胡旭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4) :577-584
[3]   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 [J].
朱光 ;
谢成龙 ;
王勇生 ;
牛漫兰 ;
刘国生 .
岩石学报, 2005, (06) :1687-1702
[4]   郯庐断裂带热年代学信息及其与大别造山带折返的关系 [J].
王勇生 ;
朱光 ;
陈文 ;
宋传中 ;
刘国生 .
地球化学, 2005, (03) :193-214
[5]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
[6]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J].
陈宣华 ;
王小凤 ;
张青 ;
陈柏林 ;
陈正乐 ;
Harrison TMark ;
YinAn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3) :215-220
[7]   中生代东亚大陆边缘构造演化 [J].
刘德来 ;
马莉 .
现代地质, 1997, (04) :37-44
[8]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J].
王瑜 ;
窦立荣 .
地震地质, 1997, (02) :90+92+94+96+91+93+95-90+92+94+96+91+93+95
[9]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与日本美浓地区古地磁结果对比及意义 [J].
李朋武 ;
张世红 ;
申宁华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 (01) :63-67
[10]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