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践品性的文化解析

被引:9
作者
李广
马云鹏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文化; 课程; 课程文化; 实践品性;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09.01.020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课程定义视角多样、类别多维,这为课程理论带来丰富的同时,也为课程实践带来困惑甚至混乱。对课程定义的指摘缘于课程属概念的不清与外延的模糊。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认为,课程的属概念是文化,其外延包括课程文本、课程主体与课程实践。课程具有实践品性,表现为:课程具有文化工具性;课程具有文化本体性;课程与文化具有相互建构性。厘清课程概念,从文化视角解析课程实践品性是课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 [J].
李广 ;
姜英杰 .
东北师大学报, 2005, (03) :152-156
[2]   学校课程的文化功能及实现机制 [J].
米俊魁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32-135
[3]   课程概念的逻辑学分析 [J].
郑和 .
上海教育科研, 2004, (12) :28-30
[4]   课程文化——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认识 [J].
王彬 ;
向茂甫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04) :8-10
[5]   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 [J].
赵颖 ;
郝德永 .
教育科学, 2002, (05) :25-28
[6]   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 [J].
郝德永 .
教育研究, 2001, (06) :61-65
[7]   “隐性课程”辨析 [J].
傅建明 .
课程教材.教法., 2000, (08) :55-59
[8]  
宗教与文化[M]. 人民出版社 , 卓新平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