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运用剥蚀量恢复技术进行构造圈闭演化研究——以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12
作者:
李林涛
[1
,2
]
庞雄奇
[1
,2
]
熊亮
[3
]
邓克
[1
,2
]
张建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构造圈闭;
剥蚀量;
不整合;
须家河组;
川西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提出运用剥蚀量恢复技术进行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即通过对与构造圈闭形成密切相关的几次构造抬升所形成的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可以了解不同地史时期构造圈闭的分布情况,分析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以川西坳陷中段为例,通过应用不同技术分别对研究区3个关键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恢复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孝泉构造—新场构造—合兴场构造、大邑构造形成于安县运动;晚印支运动期鸭子河构造、马井构造形成,洛带构造开始形成;喜马拉雅运动使研究区先存构造再次强烈隆升,并催生了石泉场构造和丰谷构造。依据圈闭条件和保存条件将它们划分为4种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4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