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隆升作用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103
作者:

刘树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智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邓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隆升;
喜马拉雅运动;
四川盆地;
天然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在喜马拉雅期发生了强烈的隆升运动。除川西坳陷外四川盆地内部自晚白垩世后一直处于隆升阶段,但各地区有差异,主要的隆升期是新近纪(隆升速率超过100m/Ma,隆升幅度超过4200m),隆升的阶段性明显,可分成3个阶段:第1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为差异隆升阶段,大部分地区处于隆升状态,但隆升的速率有差异;第2阶段为整体隆升阶段,全盆地都处于隆升状态,整体隆升幅度大,速率一般大于40m/Ma,隆升幅度超过1000m;第3阶段为快速隆升阶段,全盆地的隆升速率除川西坳陷外均大于100m/Ma,隆升幅度超过1500m。四川盆地周缘造山带自晚燕山期以来均是隆升状态,亦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20~65Ma),隆升速率15~93m/Ma,隆升幅度一般在1000m左右;第2阶段(65~25Ma),隆升较慢,速率一般在5~47m/Ma,隆升幅度为250~1800m;第3阶段(25Ma至今),隆升速率高,为60~300m/Ma,隆升幅度从1300m到大于3000m。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一方面控制了现今构造的形成,另一方面引起能量场调整(压力和温度效应),促使地层势能的转换和油气的再运聚,对于油气最终运聚成藏起了重要的作用。四川盆地无论中下组合碳酸盐岩气藏还是上组合碎屑岩气藏的形成都与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息息相关,大型天然气藏具有晚期定型、快速成藏、大量集中聚集的特征,即速度快、规模大、分布集中的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153 - 115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树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蔡勋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国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国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雍自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袁海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盘昌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2] 川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热历史的裂变径迹分析[J]. 天然气工业, 2007, (07) : 24 - 26+131沈传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梅廉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郭彤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 [4]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J]. 地质学报, 2007, (05) : 577 - 587吴珍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吴中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胡道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叶培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周春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5]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J]. 地质科学 , 2007, (01) : 31 - 4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元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李一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6] 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 741 - 75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蔡勋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 [7]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J]. 地质学报, 2005, (05) : 690 - 699刘树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国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巨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国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国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国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雍自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新近纪以来中国构造演化特征与天然气田的分布格局[J]. 地学前缘, 2004, (04) : 403 - 416王庭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 [9]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J]. 地质学报, 2003, (02) : 177 - 186刘树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徐国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国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成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10] 克拉2气田石油地质特征[J]. 科学通报, 2002, (S1) : 91 - 9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新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王招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李启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皮学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蔡振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胡晓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