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成熟烃源岩区连通砂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被引:8
作者
郭丽丽
张卫海
吴刚
韩园园
张伟忠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连通砂体; 烃源岩; 排烃效率; 资源量评价;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成熟烃源岩稳态连续排烃机制,分析陆相成熟烃源岩区内连通砂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深入探讨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砂泥互层烃源岩层系中砂岩含量、砂体物性、砂体分布及其连续性对排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连通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类型分为垂向沉积相变接触型、侧向沉积相变接触型及交错复合接触型,其中前两者是烃源岩-连通砂体的主要接触类型;烃源岩-连通砂体配置组合以在异常压力驱动下的稳态连续排烃为主;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越大、砂岩含量越大、砂岩物性越好、砂体分布稳定及连续性好有利于成熟烃源岩排烃,则排烃效率越大,进而控制主要排烃方向和资源量。烃源岩内连通砂体对油气二次运移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与烃源岩外连通砂体的分布连续性与物性连通性。如果烃源岩内砂体是孤立的,油气无法运移出烃源岩区,则形成烃源岩内油气藏;如果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外砂体分布连续且物性连通,则油气运移距离大,可在更为有利的圈闭分布区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J].
金晓辉 ;
闫相宾 ;
李丽娜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6) :53-56+186
[2]   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J].
朱志强 ;
曾溅辉 ;
王建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4) :33-38+196
[3]   渤中凹陷油气运移优势通道及有利区预测 [J].
王明 ;
姜福杰 ;
庞雄奇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4) :26-32+195
[5]   用生烃潜力法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烃源岩资源潜力 [J].
马中振 ;
庞雄奇 ;
吴河勇 ;
戴国威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4) :27-32
[6]   生烃潜力法在排烃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马中振 ;
庞雄奇 ;
孙俊科 ;
戴国威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01) :14-18+182
[7]   盆地演化过程中泥质岩及砂岩地层压力转换 [J].
罗腾跃 ;
张金功 ;
吴汉宁 ;
王永诗 ;
郝雪峰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S1) :42-45
[8]   控制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几个关键因素 [J].
陈中红 ;
刘伟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40-43+49+126
[9]   牛庄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分析 [J].
肖淑民 ;
钟建华 ;
夏景生 .
特种油气藏, 2007, (05) :38-42+107
[10]   东营凹陷牛庄—六户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排烃通道及证据 [J].
张俊 ;
庞雄奇 ;
姜振学 ;
陈冬霞 ;
杜春国 .
地质学报, 2007, (02) :265-27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