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行政: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的一种解释

被引:46
作者
吴晓林
机构
[1]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模糊行政; 理性选择; 职责同构;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国家级新区往往采取精简行政的组织形式,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模糊行政体制。模糊行政特指新区行政组织在执行权力的过程中,行政权限不明、行政职能界限不清的现象。本文立足公共行政组织理论,对标公共行政学中"价值"与"效率"的经典论争,以贵安新区为例,刻画出模糊行政的坐标,剖析其形成的结构条件。研究发现,模糊行政的形成是"国家实验下的任务性组织"、"法律地位模糊的非正式组织"、"快速发展的绩效型目标"、单兵突进的"错位改革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验体制,降低交易费用是其取胜的法宝,效率本身压倒"合体制性"成为政府的价值选择,同时也为国家实验保留了"试错回旋"的余地。但是,模糊行政的"精简"追求忽略了环境的复杂性,不得不接受既有体制的重重约束。模糊行政的提出有助于理解各类新区行政组织的运行、发掘"效率"与"合体制性"之间的张力与趋向,对于降低新区发展阻力、推动新区行政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6+63+153 +6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 [J].
吴晓林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96-108+128
[2]   在模糊与清晰之间——国家治理的信息逻辑 [J].
韩志明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3) :25-30
[3]   国家级新区主要指标比较及其发展对策 [J].
汪东 ;
王陈伟 ;
侯敏 .
开发研究, 2017, (01) :89-93
[5]   困境与出路:大学城管委会身份解析 [J].
庄三舵 ;
朱红斌 .
教育评论, 2016, (04) :68-71
[7]   治理转型遵循线性逻辑吗?——台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考察 [J].
吴晓林 .
南京社会科学, 2015, (09) :96-103
[8]   开发区治理中的“政企统合”模式研究 [J].
陈科霖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4) :42-54+127
[9]   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 [J].
陈国权 ;
毛益民 .
政治学研究, 2015, (02) :45-54
[10]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实践、创新特色和未来展望 [J].
孙建军 ;
丁友良 ;
王一珵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 32 (02)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