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8·16”辽宁特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23
作者:

杨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蒋大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王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才奎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孙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杨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曹世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机构:
[1]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2]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来源:
关键词:
暴雨;
雷达回波;
多尺度特征;
列车效应;
地面辐合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观测仪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清原县2013年8月16日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线和东北低压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 Pa与地面之间假相当位温差达43 K,表明大气强烈的对流性不稳定结构。850 h Pa辽宁大部分地区比湿达14 g·kg-1,比湿大值区存在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沈阳站监测到的大气可降水量达55 mm,可见本次过程水汽充沛。5次雷达回波依次经过清原地区形成"列车效应",导致该地区特大暴雨。地面辐合线触发的对流单体受其两侧风场的强弱影响,中低层西南风的加强有利于加大新生单体的垂直风切变和水汽条件。短时强降水导致的冷池与其周边暖气流交汇可能触发新的对流单体。在地形影响下,中-β尺度云团和α云系合并过程中的微物理作用可能是导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2013年辽东半岛2次切变线暴雨的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15, (05) : 822 - 829梁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李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黄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台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论河南“75.8”特大暴雨的研究:回顾与评述[J]. 气象学报, 2015, 73 (03) : 411 - 424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3] 2012年7月4日河南大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 37 (04) : 40 - 49张宇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张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省气象局王超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河南省气象局
- [4] 2011年7月29日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J]. 干旱气象, 2014, (05) : 798 - 809苗爱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山西省气象台王洪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山西省气象台李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山西省气象台逯张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山西省气象台郝振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 山西省气象台
- [5] “7·28”渭河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附视频[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 (01) : 1 - 5张淑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铜川市气象局 铜川市气象局淡会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韩城市气象局 铜川市气象局吴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铜川市气象局 铜川市气象局赵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临潼气象局 铜川市气象局
- [6] AREM模式对“04·08”豫中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 36 (04) : 36 - 42王红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许昌市气象局 许昌市气象局吴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象局 许昌市气象局张晓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许昌市气象局 许昌市气象局
- [7] “20110730”辽宁大暴雨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05) : 6 - 11阎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气象台 辽宁省气象台孙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气象台 辽宁省气象台乔小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气象台 辽宁省气象台赵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气象台 辽宁省气象台崔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省气象台李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气象台 辽宁省气象台丁抗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辽宁省气象台
- [8] 一次高空槽与西南涡耦合影响下的华北暴雨过程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 7 (04) : 31 - 37买文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何丽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田秀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邯郸市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台梁如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河北省气象台
- [9]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J]. 大气科学, 2013, 37 (03) : 705 - 71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汪汇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多单体雷暴的形变与列车效应传播机制[J]. 大气科学, 2013, 37 (01) : 137 - 148孙继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市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何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郭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