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22
作者
张崇良
徐宾铎
任一平
薛莹
纪毓鹏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次级生产力; 经验模型; 大型底栖动物; 胶州湾; 潮间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9年4个季度月在胶州湾潮间带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利用Brey经验公式、Tumbiolo和Downing模型以及Brey估算模型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在5.3—29.9 g AFDW.m-.2a-1之间;不同季节次级生产力存在较大差异,以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均次级生产力在潮区间的分布从高至低依次为低潮区E,中潮区B、C、D和高潮区A,不同季节和不同估算方法的结果稍有差别。春季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最高的潮区为潮区D,夏、秋季均为潮区E,冬季为潮区B。贝类养殖活动是影响本海域次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不同经验模型的次级生产力估算结果未取得一致:春季3个估算值间存在明显差异;夏季Brey经验公式与Brey模型估算值基本一致,Tumbiolo和Downing模型估算值偏低;秋、冬季Tumbiolo和Downing模型与Brey模型估算结果相近,Brey经验公式估算值偏高。Wilcoxon检验表明3种方法对次级生产力的估算值差异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域水温特征可能是造成不同模型次级生产力估算差异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071 / 50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湄洲湾东吴港区附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及次级生产力附视频 [J].
方少华 ;
吕小梅 ;
张跃平 ;
洪一川 .
台湾海峡, 2009, (03) :392-398
[2]   湄洲湾贝类养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 [J].
金亮 ;
林秀春 ;
蔡立哲 .
海洋环境科学, 2009, 28(S1) (S1) :8-11
[3]   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次级生产力 [J].
梁俊彦 ;
蔡立哲 ;
周细平 ;
杨洁 ;
刘炜明 .
台湾海峡, 2008, (04) :466-471
[4]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J].
刘勇 ;
线薇薇 ;
孙世春 ;
吴耀泉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749-756
[5]   福建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 [J].
吕小梅 ;
方少华 ;
张跃平 ;
吴萍茹 .
动物学报, 2008, (03) :428-435
[6]   胶州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步研究 [J].
袁伟 ;
张志南 ;
于子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1) :145-150
[7]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次级生产力研究 [J].
王金辉 ;
杨春旺 ;
孙亚伟 ;
杨元利 .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6, (02) :24-28
[8]   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 [J].
李新正 ;
于子山 ;
王金宝 ;
王洪法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 (06) :702-705
[9]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探 [J].
李新正 ;
王洪法 ;
张宝琳 .
海洋与湖沼, 2005, (06) :49-55
[10]   东海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 [J].
李新正 ;
王金宝 ;
王洪法 ;
张宝琳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5, (04) :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