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52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指使;
结合犯;
规范保护目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研究,应抓住两条线索:一是逃逸规定的规范保护目的;二是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场合涉及的行为结构。逃逸规定的规范目的仅在于救助伤者,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场合成立行为复数(即交通肇事行为与不救助行为)。我国《刑法》第133条中的两个"逃逸"需作相同解释,在不救助的意义上来理解。"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属于结合犯,是交通肇事罪(基本犯)与遗弃罪的结合;"因逃逸致人死亡"则是结合犯的结果加重犯,仅限于遗弃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形。如果逃逸行为本身可评价为故意杀人的实行行为,则应以交通肇事罪(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对肇事者数罪并罚。作为定罪情节的逃逸不能为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构成要件所包容,应对其作独立的评价,按遗弃罪或故意杀人罪对肇事者追究刑事责任。指使逃逸行为本质上是唆使肇事者不予救助,视情况成立遗弃罪、故意杀人罪或窝藏罪;对指使逃逸行为的处理无需以认可过失共同犯罪为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