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14
作者
姜瑞忠 [1 ]
于成超 [1 ]
孔垂显 [2 ]
阳旭 [2 ]
孙召勃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优势渗流通道; 渗流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48 [低渗透油田开发];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裂缝型低渗透油藏水窜严重的问题,通过将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和优势渗流通道划分为2个不同的渗流区域,引入水窜指数和优势通道相对导流系数的概念,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定量分析了优势渗流通道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势渗流通道是影响油藏低含水期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水窜指数主要影响见水快慢,优势通道相对导流系数主要影响见水时含水率的大小。同时可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计算优势渗流通道的渗透率、渗流面积及渗流体积等参数,研究结果对油藏实施针对性的开发调整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8+155 +1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井楼油田八区优势通道判别研究 [J].
崔连训 ;
黄金山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 3 (02) :46-50
[2]   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优势渗流储层特征研究 [J].
曹亚明 ;
郑家朋 ;
孙桂玲 ;
骆红梅 ;
付治军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 35 (04) :114-117+168
[3]   利用油藏工程原理描述优势渗流通道的新方法 [J].
汪庐山 ;
关悦 ;
刘承杰 ;
靳彦欣 ;
史树彬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13 (05) :1155-1159
[4]   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J].
陈程 ;
宋新民 ;
李军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257-263
[5]   优势流场发育阶段定量确定方法研究 [J].
辛治国 ;
贾俊山 ;
孙波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2) :119-124
[6]   利用示踪剂研究井间水流优势通道 [J].
汪玉琴 ;
陈方鸿 ;
顾鸿君 ;
周惠泽 ;
聂振荣 ;
刘福奎 ;
鲁明辉 .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05) :512-514
[7]   正韵律厚油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和时机 [J].
杨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3) :105-107+118
[8]   河31断块优势渗流通道识别及治理方法 [J].
谭光明 .
特种油气藏, 2007, (01) :87-90+93+109
[9]   埕岛油田温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J].
牛明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71-73+108
[10]   宝浪低渗透油藏裂缝在注水开发中的作用 [J].
郑斌 ;
李淑敏 ;
杨军 ;
周鹤 ;
杜凤兰 .
河南石油, 2001, (04) :2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