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

被引:24
作者
赵莉 [1 ]
汪建来 [1 ]
赵竹 [1 ]
张文明 [2 ]
郑文寅 [2 ]
未文良 [1 ]
姚大年 [2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2002~2004年度我国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品质测定结果,对185份小麦样品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和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年所选育的新品种(系)容重基本达标,蛋白质含量并不低于国外小麦,但蛋白质质量和面筋质量较差,品质性状不太协调,多数属于中筋或中弱筋类型。蛋白质与湿面筋、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强筋组和总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相关不显著,表明强筋小麦改良更应注重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抗延阻力、拉伸面积大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抗延阻力、拉伸面积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沉淀值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的主要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麦品种间籽粒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J].
张华文 ;
田纪春 ;
刘艳玲 .
山东农业科学, 2004, (06) :10-12+28
[2]   黄淮南部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J].
廖平安 ;
郭春强 ;
靳文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4) :139-140
[3]   我国冬小麦品种品质现状与问题 [J].
王辉 ;
马志强 ;
曹莉 ;
孙道杰 ;
李学军 ;
闵东红 ;
冯毅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34-40
[4]   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J].
吕惠珠 ;
韩建林 ;
位国臣 ;
苑振戈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 (04) :267-269
[5]   我国北方冬小麦主要推广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J].
张彩英 ;
常文锁 ;
孙惠贤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5) :1176-1184
[6]   优质小麦重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J].
杨学举 ;
荣广哲 ;
卢桂芬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35-37
[7]   1996~1999年江苏省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初报 [J].
袁建 ;
杨晓蓉 ;
汪海峰 ;
郭志刚 ;
蒋小平 ;
顾雅贤 ;
戴波 .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06) :21-24
[8]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J].
赵虹 ;
王西成 ;
李铁庄 ;
汤其林 ;
田云峰 ;
吕凤荣 ;
苗玉芳 .
华北农学报, 2000, (03) :126-131
[9]   全国小麦品种品质检测报告 [J].
王晓燕,李宗智,张彩英,于光华,王乐凯,万富世,王光瑞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1-9
[10]   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J].
李宗智 ;
孙馥亭 ;
张彩英 ;
金亚辰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6) :35-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