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功能研究的现代模拟实验:石刀表面残留物中淀粉粒来源分析

被引:16
作者
马志坤 [1 ,2 ]
杨晓燕 [1 ]
李泉 [1 ]
万智巍 [1 ,2 ]
李明启 [1 ]
葛全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石刀功能; 模拟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6.2 [石器];
学科分类号
0601 ;
摘要
淀粉粒分析在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淀粉粒分析、石器功能与植物利用关系的现代过程研究。本研究针对石刀这一新石器时代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开展现代过程的模拟实验,尝试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验证石刀功能及其加工的植物类型。我们利用打制的简易石片模拟石刀,对未成熟和成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共两次割穗操作,提取并观察石片割穗后不同部位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形态及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石片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主要来源于小麦秸秆;小麦秸秆淀粉粒的A型和B型淀粉粒(未成熟和成熟小麦秸秆淀粉粒——A+B型淀粉粒,含量分别为90.91%和92.59%)分别与其成熟籽粒的A型和B型淀粉粒形态、大小相似,具备形态鉴定的特征;小麦秸秆中还发现了独特的多面体型淀粉粒(未成熟和成熟小麦秸秆多面体型淀粉粒含量分别为9.09%和7.41%),这是小麦种子中缺少的类型。根据本次现代实验模拟的结果,考古遗址出土石刀上提取到的淀粉粒很可能来自于植物收割(或切削)过程的残留物,结合淀粉粒分析、石刀形制和出土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出土石刀功能与古人类植物利用的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裴李岗遗址出土石磨盘表面淀粉粒的鉴定与分析 [J].
张永辉 ;
翁屹 ;
姚凌 ;
张居中 ;
周昱君 ;
方方 ;
崔炜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5) :891-899
[2]   中国南方现代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形态分析 [J].
万智巍 ;
杨晓燕 ;
葛全胜 ;
蒋梅鑫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4) :736-745
[3]  
Starch grains from dental calculus reveal ancient plant foodstuffs at Chenqimogou site, Gansu Province[J]. LI MingQi1,2, YANG XiaoYan1, WANG Hui3, WANG Qiang1, JIA Xin4 & GE QuanSheng1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Lanzhou 730000, China;4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
[4]   中国北方现代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 [J].
杨晓燕 ;
孔昭宸 ;
刘长江 ;
葛全胜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364-371
[5]   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 [J].
葛威 ;
刘莉 ;
金正耀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377-384
[6]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J].
杨晓燕 ;
吕厚远 ;
夏正楷 .
考古与文物, 2006, (03) :87-91
[7]   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 [J].
盛婧 ;
郭文善 ;
朱新开 ;
封超年 ;
彭永欣 .
作物学报, 2004, (09) :953-954+960
[8]   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与淀粉主要理化特性研究进展 [J].
高松洁 ;
郭天财 ;
吴雪峰 ;
阎凌云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313-318
[9]   考古器物的残余物分析 [J].
吕烈丹 .
文物, 2002, (05) :83-91
[10]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系绳石刀 [J].
罗二虎 .
四川文物, 2000, (02)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