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

被引:42
作者
金立鑫 [1 ,2 ]
机构
[1]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2] 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
关键词
句法成分; 补语; 次级谓语; 后置状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传统语法的框架下从句法成分功能出发,借鉴并汉化次级谓语(secondary predication)的概念,试图解释现代汉语补语难题。本文将传统语法中的补语依据其句法语义关系,分化为两个大类:一类主要是述谓句子主语和宾语的谓词性成分;另一类主要是谓语后面形容修饰动作行为的副词、介词短语以及时量和动量成分。前者为次级谓语,后者为后置状语。本文从句法功能上对次级谓语和后置状语作了分析和证明。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8+479 +4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某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谈起 [J].
陆丙甫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 32 (02) :2-7
[2]   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 [J].
张黎 .
汉语学习, 2007, (02) :12-19
[3]   结果补语是非问句的回答方式 [J].
刘海燕 .
语言文字应用, 2006, (S2) :52-55
[4]   “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 [J].
张黎 .
世界汉语教学, 2003, (01) :30-39+2
[5]   优选论与汉语主语的确认 [J].
潘海华 ;
梁昊 .
中国语文, 2002, (01) :3-13+94
[6]   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 [J].
陈平 .
中国语文, 1994, (03) :161-168
[7]   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 [J].
戴浩一 ;
黄河 .
国外语言学, 1988, (01) :10-20
[8]  
词类问题考察.[M].胡明扬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9]  
宾语和补语.[M].徐枢 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10]  
句子成分论析.[M].唐启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