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如何保护物权

被引:11
作者
王轶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法典; 物权; 侵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立法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民法典如何保护物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起草的过程中,都曾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此次民法典物权编编纂,旧话重提,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确立的侵权责任制度有关,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确立的物权保护制度有关。就这一问题的诸多争论,或属纯粹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或属民法问题中的价值判断问题,或属民法问题中的立法技术问题。而不同类型的民法学问题,遵循不尽相同的讨论方法,对应不尽相同的论证依据。基于我国既有的民事法律传统以及比较法上可资借鉴的探索,我国民法典编纂仍应坚持用侵权请求权取代物权请求权的方案,完成保护物权的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 [J].
崔建远 .
中国法学, 2010, (02) :40-50
[22]   妨害排除与损害赔偿 [J].
王洪亮 .
法学研究, 2009, 31 (02) :57-70
[23]   我国侵权责任形式的反思 [J].
周友军 .
法学杂志, 2009, 30 (03) :19-22
[25]   论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J].
崔建远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3) :111-116
[26]   《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规定 [J].
魏振瀛 .
现代法学, 2006, (03) :45-63
[27]   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J].
王轶 .
当代法学, 2006, (01) :74-81
[28]   关于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的辨析 [J].
崔建远 .
当代法学, 2005, (01) :63-74
[29]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J].
崔建远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5, (01) :116-129
[30]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 [J].
郑成思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4) :45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