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念的形成思维

被引:12
作者
毋国平
机构
[1] 山西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概念; 抽象概念; 非抽象概念;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7.05.012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概念乃法律实践得以进行的重要思维工具之一。实践者以事实类型化为前提,至少可形成抽象概念及非抽象概念两类法律概念。前者基于形式理性主义传统,以有限、封闭且确定的内涵指称事物类别;后者则属于对此种形成思维之各种突破的结果。不论何者,实践者必须避免无助于概念形成的事实类型化方式,且应遵循必要性和准确性之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留置权善意取得的解释论 [J].
常鹏翱 .
法商研究, 2014, 31 (06) :116-125
[2]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J].
魏永 ;
王全弟 .
东方法学, 2014, (04) :30-39
[3]   论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与“否定说”商榷 [J].
陈苇 ;
姜大伟 .
现代法学, 2013, 35 (06) :63-71
[4]   实质法治思维路径的风险及其矫正 [J].
陈金钊 .
清华法学, 2012, 6 (04) :66-89
[5]   夫妻忠诚协议分析——以法律关系为重心 [J].
隋彭生 .
法学杂志, 2011, 32 (02) :38-41
[6]   论适当性原则——引入立法事实的类型化审查强度理论 [J].
蒋红珍 .
中国法学, 2010, (03) :66-75
[8]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7, (06) :76-93
[9]  
立法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曾粤兴, 2014
[10]  
彼得论法律语言[M]. 法律出版社 , 蒂尔斯马,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