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以华池油田长3油藏华152块为例
被引:25
作者:
朱玉双
[1
]
柳益群
[1
]
赵继勇
[1
]
党永潮
[2
]
毕义君
[2
]
郭兵
[2
]
刘正伟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来源:
关键词:
渗流特征;
驱替方式;
残余油类型;
剩余油分布;
流动单元;
真实砂岩模型;
华池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不同流动单元的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进行了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的试验研究,为提高油层开采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华152块长3储层流动单元可分为A,B,C 3类,存储性能和渗透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A,B,C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流体进入次序、流体驱替方式和剩余油类型上的不同。流体总是优先进入A类流动单元,其次进入B类流动单元,C类流动单元流体进入困难,在水驱油时,注入水无法进入C类流动单元;流体驱替方式不同,A类流动单元油驱水为非活塞式,而B类和C类流动单元油驱水均为活塞式;水驱油之后剩余油类型不同,A类流动单元主要为小绕流形成的小簇状油块和厚膜状残余油,而B类流动单元主要为大绕流形成的大簇状油块和珠状、滴状残余油。不同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差别是造成各流动单元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还表明,研究区C类和B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加大挖潜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