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质炭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李晓 [1 ]
张吉旺 [2 ]
李恋卿 [1 ]
潘根兴 [1 ]
张旭辉 [1 ]
郑聚锋 [1 ]
郑金伟 [1 ]
俞欣妍 [1 ]
王家芳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2]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玉米; 土壤; 农学性状; 产量;
D O I
10.13758/j.cnki.tr.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玉米的生长性状、产量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生物质炭是小麦秸秆在350℃450℃下限氧热裂解制成。田间设置了20 t/hm2和40 t/hm2两个生物质炭施用水平。结果表明:①施用生物质炭在玉米拔节期抑制了植株生长,其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生育后期施用生物质炭20 t/hm2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40 t/hm2处理则没有显著性差异。②施用生物质炭显著影响土壤特性,在施用量为20 t/hm2和40 t/hm2时,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4.79%和44.93%,土壤全氮含量在40 t/hm2水平下显著增加12.2%,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和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土壤体积质量;③施用生物质炭玉米产量的提高范围为2.2%4.8%,但不同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炭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作物生产效率、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及作物增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施用生物黑炭对新疆灰漠土肥力与玉米生长的影响 [J].
唐光木 ;
葛春辉 ;
徐万里 ;
王西和 ;
郑金伟 ;
李恋卿 ;
潘根兴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9) :1797-1802
[2]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J].
王敏 ;
徐萍 ;
刘新江 ;
张正斌 ;
杨引福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05) :1229-1236
[3]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J].
何绪生 ;
张树清 ;
佘雕 ;
耿增超 ;
高海英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5) :16-25
[4]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袁金华 ;
徐仁扣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4) :779-785
[5]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J].
何绪生 ;
耿增超 ;
佘雕 ;
张保健 ;
高海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1-7
[6]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J].
张晗芝 ;
黄云 ;
刘钢 ;
许燕萍 ;
刘金山 ;
卑其诚 ;
蔺兴武 ;
朱建国 ;
谢祖彬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1) :2713-2717
[7]   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 [J].
张阿凤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59-2463
[8]   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 [J].
张福锁 ;
崔振岭 ;
王激清 ;
李春俭 ;
陈新平 .
植物学通报, 2007, (06) :687-694
[9]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J].
曹国良 ;
张小曳 ;
王亚强 ;
郑方成 .
科学通报, 2007, (15) :1826-1831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