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沉积物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7
作者
罗向欣
杨世伦
张文祥
张经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人类活动影响; 气候变化; 长江口; 杭州湾; 东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2.01.015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长江口—杭州湾外近海沉积物粒径的现状和近期变化,于2008年4月在该区域用箱式取样器取得了33个表层样,用震动活塞采样器取得7个柱状样;在室内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与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总体上呈东粗(砂)西细(泥)的特点,粒径总体上的空间格局与历史时期相似;但砂—泥区界线在研究区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外)有向西迁移(蚀退)迹象(西移10~30 km),而在南部(舟山群岛以南)则出现明显向东迁移(淤进)现象(最大超过50 km)。2)当前的表层沉积物形成一条南北连续的泥质带(粒径向南逐渐变细),反映过去存在于舟山群岛以东的最细组分("黏土")带不连续现象在表层现已趋于消失。3)表层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揭示长江入海泥沙的运移方向主要是向南—东南。4)泥质区柱状沉积物具有粉砂和黏土为主但在垂向上(反映在时间上)有粗细多变的特点(侵蚀区表层沉积物有粗化迹象)。研究认为,长江口—杭州湾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对流域和沿海重大人类活动有较敏感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原理与应用条件 [J].
高抒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826-836
[2]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速率 [J].
张瑞 ;
潘少明 ;
汪亚平 ;
高建华 .
沉积学报, 2009, 27 (04) :704-713
[3]   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J].
张瑞 ;
汪亚平 ;
高建华 ;
潘少明 ;
张志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2) :80-91
[4]   江苏潮滩沉积物激光粒度仪与移液管—筛析分析结果的对比 [J].
仝长亮 ;
高抒 .
沉积学报, 2008, (01) :46-53
[5]   百年来长江口泥质区高分辨率沉积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J].
杨作升 ;
陈晓辉 .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690-699
[6]   近1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冲淤变化——兼论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 [J].
李鹏 ;
杨世伦 ;
戴仕宝 ;
张文祥 .
地理学报, 2007, (07) :707-716
[7]   长江口外近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的级配特性及其意义 [J].
张晓东 ;
翟世奎 ;
许淑梅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328-334
[8]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划分及变化规律研究 [J].
许淑梅 ;
张晓东 ;
翟世奎 ;
卢海建 .
海洋地质动态, 2007, (02) :1-8
[9]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沉积学报, 2005, (01) :122-129
[10]   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范德江 ;
潘燕俊 .
地理学报, 2003, (04) :5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