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南切克里克6号区域古近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4
作者
王海琦 [1 ]
曹正林 [2 ]
张小军 [2 ]
白涛 [1 ]
孙德才 [1 ]
马锦龙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昆北断阶带; 砂岩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1.02.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孔渗物性、压汞参数、覆压下孔渗测试参数以及大量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切6区古近系含油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以及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切6区古近系储层孔隙虽然公认以残余原生孔隙为主,但后期经溶蚀作用形成的多种次生溶蚀孔隙对储层实际的渗透性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孔隙喉道特征决定的.成岩过程中较强程度的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度影响最大而胶结作用的影响次之,溶蚀作用大大提高了本区储层的储集与渗透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孔隙演化 [J].
贾凡建 ;
姚卫江 ;
梁则亮 ;
张顺存 ;
方琳浩 ;
史基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3) :458-463
[2]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J].
付锁堂 .
沉积学报, 2010, 28 (02) :373-379
[3]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沸石分布特征及成因 [J].
甘贵元 ;
雷振锋 ;
赵东升 ;
李元奎 ;
崔俊 .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 (02) :46-49+7
[4]   柴达木盆地切6井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成藏史 [J].
张鼐 ;
赵瑞华 ;
王慧 ;
毛光剑 ;
方世虎 ;
陈延贵 ;
邢永亮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1) :65-70
[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J].
王瑞飞 ;
陈明强 ;
孙卫 .
地质论评, 2008, (02) :270-277+294
[6]   姬塬油田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杨仁超 ;
樊爱萍 ;
韩作振 ;
柳益群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626-630
[7]   柴西南古近系和新近系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 [J].
曹海防 ;
闫林 ;
夏斌 ;
周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3) :282-285
[8]   碎屑岩压裂缝的特征、成因与油气勘探意义 [J].
郭沫贞 ;
朱国华 ;
寿建峰 ;
徐学成 .
沉积学报, 2006, (04) :483-487
[9]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异常高压:分布、成因及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附视频 [J].
郭泽清 ;
刘卫红 ;
钟建华 ;
杨和山 ;
饶孟余 ;
肖红平 .
地质科学, 2005, (03) :376-389
[10]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成岩史分析和成岩阶段预测附视频 [J].
肖丽华 ;
孟元林 ;
牛嘉玉 ;
王志国 ;
殷秀兰 ;
祝文亮 ;
张连雪 ;
王昕 .
地质科学, 2005, (03) :34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