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以贵阳市某加油站为例

被引:16
作者
罗炳佳
杨胜元
罗维
杨秀丽
机构
[1]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有机污染; 扩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许多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和生物有毒害作用,其中一些具有"三致作用"。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际上已把地下水污染研究的重点从无机污染物转向有机污染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地质环境脆弱,防污能力差,地下水具有易污染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地区的分布有别于其他地区。本文以贵阳市某加油站15年前发生的油灌泄漏污染事件为例,通过地面调查、地质雷达、钻探、样品分析和综合研究等方法查明了地下有机污染物的运移规律、分布范围以及地下有机污染物的组分特征。经分析对比1999年、2007年以及2012年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受岩溶发育形态的影响,场地内有机污染物在地下具有富集与稀释的双重特性;(2)在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水头高度低于基岩面的地带,有机污染物组分含量总体呈减少的趋势;(3)在以溶蚀裂隙为主、地下水水头高度高于基岩面的地带,有机污染物不断富集,年扩散速率仅为12 m。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质监测 [J].
高赞东 ;
段秀铭 ;
王庆兵 ;
徐慧珍 ;
殷秀兰 ;
李文鹏 ;
周仰效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2) :10-17
[22]   浅析某油田地下水石油类污染途径 [J].
刘荣芳 ;
陈鸿汉 ;
王延亮 ;
刘菲 .
中国地质, 2007, (01) :153-159
[2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和研究进展 [J].
刘征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3) :93-102
[24]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J].
刘海生 ;
侯胜利 ;
马万云 ;
陈瓞延 ;
程业勋 .
物探与化探, 2003, (04) :307-311
[25]   探地雷达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及监测油气污染试验 [J].
曾昭发 ;
薛建 ;
王者江 ;
田钢 ;
翁爱华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4)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