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权作为独立人格利益之质疑——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14
作者
满洪杰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荣誉权; 荣誉称号; 人格利益; 评价性利益;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2.05.01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1994年以来各地法院审理的30件荣誉权纠纷案件可以类型化为荣誉获得纠纷、荣誉维持纠纷、荣誉归属纠纷、事迹、身份纠纷、荣誉冒用纠纷、荣誉标志物纠纷、荣誉待遇纠纷等。法院认可的荣誉仅仅表现为"荣誉称号"的评价,而"荣誉感"不同于荣誉。荣誉的获得、维持和归属,应当由荣誉授予者根据荣誉产生的基础关系作不同处理,"获得荣誉"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利益。荣誉标志物纠纷实质为物权纠纷。与荣誉有关的物质利益因基础关系而异,并不存在一种独立的荣誉物质利益关系。司法实践中的荣誉权纠纷是多种不同法律关系的混合体。由于荣誉这种"评价性利益"并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将来的人格权立法中,应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2条关于荣誉权的规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3]   从权利属性看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J].
李永军 .
法商研究, 2012, 29 (01) :13-18
[4]   褪去民法权利的外衣——“荣誉权”三思 [J].
姚明斌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50-157+160
[5]   荣誉权之否定 [J].
欧世龙 ;
尹琴容 .
社科纵横, 2004, (06) :62-63
[6]   荣誉权质疑 [J].
唐启光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02) :31-35
[7]   人格权法的内部体系 [J].
张新宝 .
法学论坛, 2003, (06) :104-107
[8]   岁月湮没不了的光荣 珍宝岛战斗英雄于洪东诉今日中国出版社侵犯荣誉权案始末 [J].
薛培龙 ;
李忠 .
中国律师, 2002, (09) :45-46
[9]  
人格和人格权理论讲稿[M]. 法律出版社 , 马俊驹, 2009
[10]  
人格权法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马特,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