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34
作者
李金良 [1 ]
张岳桥 [2 ]
柳宗泉 [3 ]
任凤楼 [3 ]
袁嘉音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原型盆地; 沉降史分析; 盆地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3 [白垩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J].
张岳桥 ;
李金良 ;
柳宗泉 ;
任凤楼 ;
袁嘉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504-511
[2]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及其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之一)——叠合盆地划分与研究方法 [J].
金之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553-562
[3]   中国东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裂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J].
张岳桥 ;
赵越 ;
董树文 ;
杨农 .
地学前缘, 2004, (03) :123-133
[4]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及有利油气勘探区选择 [J].
吴智平 ;
李凌 ;
李伟 ;
周瑶琪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330-337
[5]   叠合盆地概念辨析 [J].
何登发 ;
贾承造 ;
童晓光 ;
王桂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1-7
[6]   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与火山岩系地层划分 [J].
刘明渭 ;
张庆玉 ;
宋万千 .
地层学杂志, 2003, (03) :247-253
[7]   鲁东晚白垩世玄武岩中的幔源捕虏体: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制约的新证据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周泰禧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4) :1570-1574
[8]   山东胶莱盆地构造变形及形成演化——以王氏群和大盛群变形分析为例 [J].
施炜 ;
张岳桥 ;
董树文 ;
武丽 ;
杜利林 .
地质通报, 2003, (05) :325-334
[9]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 [J].
翟慎德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2) :137-142
[10]   山东省大盛群孢粉组合及其年代地层意义附视频 [J].
司双印 .
地层学杂志, 2002, (02) :126-13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