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

被引:27
作者
陈立奇
赵进平
卞林根
陈波
陈敏
高爱国
高众勇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3] 中国气象科学院
[4]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5] 厦门大学海洋系
[6]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北极地区; 北冰洋; 西北太平洋; 国家研究计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 [世界自然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近研究证明 ,近半个世纪来 ,北极地区正在发生迅速变化。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了 2— 3°C ,北冰洋海冰退缩 5 %,中心地区海冰厚度变薄 ,海面压力降低 ,中上层水淡化和变暖 ,吸收CO2 能力增加 ,臭氧耗损和紫外线辐射增强。中国于 1 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白令海以及临近海域开展了海冰气相互作用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对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观测到加拿大海盆中层水持续增暖的现象 ,揭示了西北冰洋与白令海水体交换的途径和次表层暖水结构 ,发现了加拿大海盆是北冰洋河水的主要储存区。利用联合冰站观测数据 ,模拟了北冰洋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定量给出了北冰洋夏季海 /气和冰 /气之间湍流通量和边界层参数的差异。海 /气CO2 的通量观测表明 ,考察区的大部分海域均为大气CO2 汇区 ;西北冰洋海冰区具有较高的生物泵运转效率 ,楚科奇海陆架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汇”区 ,寒冷水体中微生物活动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碘含量存在着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增加趋势 ,北极地区可能是碘的汇区 ,碘可作为极区古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重要指标。楚科奇海、白令海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30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J].
陈立奇 ;
高众勇 ;
王伟强 ;
杨绪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81-790
[2]   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 [J].
赵进平 ;
史久新 ;
矫玉田 .
海洋与湖沼, 2003, (04) :375-388
[3]   楚科奇海浮冰区夏季短期颗粒有机物通量及其主要组分 [J].
陈波 ;
何剑锋 ;
蔡明红 ;
曾胤新 .
极地研究, 2003, (02) :83-90
[4]   加拿大海盆上、下跃层水形成机制的同位素示踪 [J].
陈敏 ;
黄奕普 ;
邱雨生 ;
金明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27-138
[5]   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研究 [J].
王伟强 ;
黄宣宝 ;
杨绪林 ;
陈立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19-126
[6]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沉积物中碘的纬向分布 [J].
高爱国 ;
刘焱光 ;
张道建 ;
孙海清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55-162
[7]   北冰洋夏季开阔洋面和浮冰近地层热量平衡参数的观测估算 [J].
卞林根 ;
高志球 ;
陆龙骅 ;
张雅宾 ;
C.Roger ;
X.D.Zhang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39-147
[8]   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高爱国 ;
陈志华 ;
刘焱光 ;
孙海清 ;
杨守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48-154
[9]   一株具抗肿瘤活性的北极细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J].
曾润颖 ;
李根 ;
林昱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00-803
[10]   融冰季节北极破碎冰区热通量的初步研究 [J].
史久新 ;
赵进平 ;
矫玉田 .
海洋科学进展, 2002, (03) :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