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三种淀粉成分的分离及其蒸煮前后的结构差异

被引:21
作者
杨泽敏
王维金
蓝盛银
徐珍秀
钟方旭
王萌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3]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L.);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中间成分; 糊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分离稻米粉得到 4种成分 :非淀粉成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中间成分 ,分别为淡黄色致密粉末、白色疏松粉末、玻璃状和薄膜状物质。扫描电镜下观察非淀粉成分为较大的不规则致密团块 ;直链淀粉为质地疏松的颗粒 ;支链淀粉由极细的微粒组成 ,切面有分层产生的窄裂缝 ;中间成分处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间的过渡态 ,但不是两者的简单混合 ,颗粒较支链淀粉粗糙 ,切面分层产生的裂缝较大。无论垩白区还是非垩白区 ,米质较优的稻米其淀粉体内的淀粉粒均比米质较差的稻米结合紧密 ,结晶度高 ;蒸煮后米质较优的稻米的背、中、腹部均比米质较差稻米的相应部位糊化好。品种间背部糊化的差异比中、腹部小 ,品种内米质优的稻米的背、中、腹部的差异比米质差的稻米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86 / 2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J].
蔡一霞 ;
朱庆森 ;
王志琴 ;
杨建昌 ;
郑雷 ;
钱卫成 .
作物学报, 2002, (05) :601-608
[2]   水稻胚乳淀粉粒显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J].
刘海虹 ;
周海鹰 ;
张文绪 .
电子显微学报, 2001, (03) :185-188
[3]   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J].
周竹青 ;
朱旭彤 ;
王维金 ;
兰盛银 .
电子显微学报, 2001, (03) :178-184
[4]   早籼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酶的变化及温度效应特征 [J].
程方民 ;
蒋德安 ;
吴平 ;
石春海 .
作物学报, 2001, (02) :201-206
[5]   早籼胚乳淀粉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J].
汤圣祥 ;
江云珠 ;
余汉勇 ;
张云康 ;
李双盛 .
作物学报, 1999, (02) :269-272
[6]   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黄发松 ;
孙宗修 ;
胡培松 ;
唐绍清 .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03) :172-176
[7]   酿酒籼糯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 [J].
张云康 ;
汤圣祥 ;
李尧生 ;
王永昭 ;
胡晨康 .
作物学报, 1997, (02) :237-241
[8]   品质不同的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J].
瞿波 ;
徐运启 ;
傅丽霞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4) :404-408+433
[9]   稻米胚乳淀粉细胞结构与米质关系的研究 Ⅰ、胚乳淀粉细胞结构差异及其对米粒垩白性状的影响 [J].
范燕萍 ;
唐启源 ;
周美兰 .
作物研究, 1988, (01) :18-23+49
[10]  
淀粉科学手册[M]. 轻工业出版社 , (日)二国二郎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