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南地区古—新近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杜红权 [1 ,2 ]
朱如凯 [2 ]
何幼斌 [1 ]
周川闽 [2 ]
王君 [2 ]
白斌 [2 ]
刘伟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柴西南地区古近—新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成分主要由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B期;机械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早成岩阶段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溶蚀作用是中成岩阶段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受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阶段的控制,深部储层出现孔隙度、渗透率高异常发育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Diagenesis and Its Effect on Reservoir Quality of Silurian Sandstones,Tabei Area,Tarim Basin,China[J]. Zhang Jinliang, Jia Ying and Du Guilin (School of Geo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003, China).Petroleum Science. 2007(03)
[3]   柴西南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 [J].
刘伟 ;
朱筱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315-318
[4]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J].
马达德 ;
寿建峰 ;
胡勇 ;
王少依 ;
徐宁 .
沉积学报, 2005, (04) :589-595
[5]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砂岩储层 [J].
马达德 ;
王少依 ;
寿建峰 ;
陈子炓 ;
秦玉娟 ;
唐光明 .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519-528
[6]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沉积物源及储集层物性研究 [J].
刘云田 ;
杨少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360-362
[7]   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 [J].
李汶国 ;
张晓鹏 ;
钟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20-223+229
[8]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J].
郭春清 ;
沈忠民 ;
张林晔 ;
徐大庆 ;
苗德玉 ;
陆现彩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3) :53-57
[9]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附视频 [J].
王鹏 ;
赵澄林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1-5
[10]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 [J].
雷卞军,刘怀波,张昌民,林克湘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5, (01)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