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36
作者
柏道远 [1 ,2 ]
邹宾微 [3 ]
赵龙辉 [3 ]
李泽泓 [2 ]
王先辉 [2 ]
马铁球 [2 ]
肖冬贵 [2 ]
彭云益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3]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太湖逆冲推覆构造; 特征; 湘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厘定了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总体呈北东走向,自北西往南东依次由前缘逆断裂(螺丝桥断裂)、推覆体前带和上部滑脱构造、下断坡(铁铺坳—龙凤桥隐伏断裂)及推覆体后带、反冲断裂(中湾断裂)、后缘向斜等组成。在前缘断裂北西面发育青洞倒转向斜。后缘向斜呈向NW凸出的弧形,其中段发育丫江桥穹状隆起和印支期丫江桥花岗岩体。青洞向斜走向中分点、后缘向斜弧形前凸部位及丫江桥岩体(穹状隆起)中心组成NW向直线,并与丫江桥岩体长轴重合。基于以上特征,分析提出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及丫江桥穹状隆起和丫江桥岩体形成的动力机制:印支运动中在区域NW(W)向挤压下,发生深部和浅部滑脱以及沿下断坡的逆冲,形成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太湖推覆体向北西运动过程中存在自青洞向斜至丫江桥岩体的具有更强的挤压和更大距离滑移的中轴带,使丫江桥地区形成穹状隆起,并使后缘向斜轴迹因后拽牵引而组成一向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丫江桥穹状隆起区由于更强的挤压剪切作用及更大幅度的地壳增厚,深部地壳发生更大幅度的升温,在强挤压过后应力松弛环境下减压熔融、岩浆上侵而形成丫江桥花岗岩体。太湖逆冲推覆构造为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区域构造体制对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千里山岩体和王仙岭岩体为例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李金冬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矿床地质, 2007, (05) :487-500
[2]   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差异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关系探讨 [J].
柏道远 ;
贾宝华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05) :387-398
[3]   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 [J].
柏道远 ;
周亮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马铁球 .
地质学报, 2007, (09) :1238-1247
[4]   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的制约 [J].
柏道远 ;
周亮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马铁球 .
地质学报, 2007, (06) :755-771
[5]   湖南衡阳燕山早期川口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 [J].
柏道远 ;
汪永清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2) :49-59
[6]   湘东南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J].
柏道远 ;
周亮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03) :197-212
[7]   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多地质要素约束——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研究的启示 [J].
柏道远 ;
黄建中 ;
李金冬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1) :1-13
[8]   湘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山体隆升过程的热年代学研究 [J].
柏道远 ;
黄建中 ;
孟德保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地球学报, 2006, (06) :525-536
[9]   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 [J].
柏道远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6, (04) :50-57
[10]   湖南炎陵印支期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 [J].
柏道远 ;
陈建成 ;
孟德保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张晓阳 ;
陈必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4)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