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3 条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进展:基于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分析
被引:45
作者:

蒲俊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蒋忠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袁道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章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岩石风化碳汇;
通量变化;
时间尺度;
IPCC报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石风化碳汇特别是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积极参与了全球碳循环过程。最新的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AR5)指出全球岩石风化碳汇约为0.4 Pg C/a,占不平衡碳通量的1/2~1/3,并改进和区分了岩石风化碳汇的时间尺度,将硅酸盐岩风化碳汇时间尺度视为104~106年,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时间尺度视为103~104年。AR5报告将岩石风化碳汇列为CO2移除的4种方法之一,其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时间尺度属于百年至千年级。虽然AR5报告提出了前述新认识,但仍认为岩石风化碳汇速率太慢,未纳入全球碳收支核算。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讨论了AR5报告目前对岩石风化碳汇在通量、时间尺度和风化碳汇效应等方面认识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岩石风化碳汇速率、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尺度转换方面的研究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岩石风化碳汇研究工作,为平衡全球碳收支做出科学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081 / 10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 [1] 陆地水-碳酸盐-CO2-水生光合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碳汇的重要性(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15, 60 (02) : 182 - 191+146刘再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基本科学问题、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 (04) : 683 - 698+682于贵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王秋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方华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
- [3]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 (04) : 873 - 88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袁道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章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何师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于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唐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4] 水生光合生物对茂兰拉桥泉及其下游水化学和δ13CDIC昼夜变化的影响[J]. 地球化学, 2014, 43 (04) : 375 - 38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再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 [5]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碳循环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新认识[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 33 - 36於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 1 - 6秦大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Thomas Stocker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University of Bern,Bern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岩石侵蚀速率测算方法研究综述及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04) : 447 - 454王兴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秦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8] 农业活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影响: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流域为例[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4) : 466 - 47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蒋勇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胡毅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9]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J]. 科学通报, 2012, 57(Z1) (Z1) : 95 - 102刘再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10] 岩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岩溶作用影响的认识[J]. 科学通报, 2011, (26) : 2158 - 2161连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袁道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再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