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基本科学问题、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被引:23
作者
于贵瑞
王秋凤
方华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 耦合循环的关键过程; 耦合关系的形成机制; 生态系统生态学机制; 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8 [生态系统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长期被关注的三大物质循环,它们表征着全球、区域及典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养分循环和水循环。然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相互联动、不可分割的耦合体系,在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受多个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本文在综合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过程,提出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重点分析了植被-大气、土壤-大气和根系-土壤3个界面上碳、氮、水交换的生物物理过程,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生物学化学过程,制约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耦合关系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机制,以及制约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空间格局耦联关系的生物地理生态学机制。在现有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机制的逻辑框架系统,讨论了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与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98+682 +68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植被功能型、气候和土壤氮素对中国东部南北样带叶片氮浓度空间格局的影响(英文) [J].
展小云 ;
于贵瑞 ;
何念鹏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 4 (02) :125-131
[2]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关键耦合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探讨 [J].
于贵瑞 ;
高扬 ;
王秋凤 ;
刘世荣 ;
申卫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01) :1-13
[3]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102个优势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统计特征[J]. 任书杰,于贵瑞,姜春明,方华军,孙晓敏.应用生态学报. 2012(03)
[4]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J].
于贵瑞 ;
方华军 ;
伏玉玲 ;
王秋凤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449-5459
[5]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刘迎春 ;
刘颖慧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7) :771-787
[6]   吉林中西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J].
廖艳 ;
孙淑梅 ;
杨忠芳 ;
夏学齐 ;
白荣杰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189-198
[7]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朱先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1) :103-113
[8]   中国草地碳收支研究与展望 [J].
黄耀 ;
孙文娟 ;
张稳 ;
于永强 ;
魏玉荣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456-465
[9]   气候变化影响的黄土高原农业土壤有机碳与碳排放 [J].
张凡 ;
李长生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566-572
[10]   基于区域和亚类水平的中国水稻土氮储量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J].
林金石 ;
史学正 ;
于东升 ;
王洪杰 ;
赵永存 ;
孙维侠 .
土壤学报, 2009, 46 (04) :58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