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关键耦合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68
作者
于贵瑞
高扬
王秋凤
刘世荣
申卫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氮-水耦合循环; 生物调控机制; 叶片冠层; 根系冠层;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三大主题,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则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性科学问题。目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认识的不足是制约评估陆地增汇/减排效果,预测分析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固碳功能影响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耦合过程基础上,论述了制约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空间格局耦联关系的生物地理学机制,制约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耦合关系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机制,以及典型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重点评述了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包括:(1)植物叶片冠层生物学过程和根系冠层生物学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控制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作关系;(2)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网络及其对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3)生态系统碳氮水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实践。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生物控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期望能够通过这些探讨对推动我国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建设和新技术发展有所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J].
于贵瑞 ;
方华军 ;
伏玉玲 ;
王秋凤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449-5459
[2]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刘迎春 ;
刘颖慧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7) :771-787
[3]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朱先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1) :103-113
[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英文) [J].
于贵瑞 ;
李轩然 ;
王秋凤 ;
李胜功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 1 (02) :97-109
[5]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日变化的非对称响应 [J].
王建林 ;
温学发 ;
孙晓敏 ;
王玉英 .
华北农学报, 2009, 24 (05) :159-163
[6]   黄波罗不同根序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异质性 [J].
卫星 ;
刘颖 ;
陈海波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6) :1238-1247
[7]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初探 [J].
赵风华 ;
于贵瑞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1) :32-38
[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思路 [J].
于贵瑞 ;
伏玉玲 ;
孙晓敏 ;
温学发 ;
张雷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1-21
[9]   应用N研究施氮时期对寒地不同品种水稻氮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J].
姜佰文 ;
王春宏 ;
单德鑫 ;
刘元英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42-146
[10]   氮胁迫对水曲柳幼苗养分吸收、利用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J].
吴楚 ;
王政权 ;
范志强 ;
孙海龙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2034-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