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1
作者
李海燕
张弘强
曾星雨
曲艺
罗春雨
崔玲
高玉慧
机构
[1]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三江平原;
D O I
10.16202/j.cnki.tnrs.2018.06.006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2000年和2015年三江平原2期土地利用数据,并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5年里,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增加了6868.2km2,其中湿地、林地与草地对耕地的增加贡献最大。湿地减少了1236.08km2,林地减少了2924.5km2,草地减少了2473.52km2。建设面积增加了112.63km2,水域减少了316.27km2。因此,耕地变化是驱动三江平原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直接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2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J].
韩会然 ;
杨成凤 ;
宋金平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148-154+197
[2]   退耕还林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化评价 [J].
张婷 ;
侍昊 ;
徐雁南 ;
薛建辉 ;
褚军 ;
耿庆宏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 (03) :34-43
[3]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J].
赵亚莉 ;
刘友兆 ;
龙开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7) :23-29
[4]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J].
刘吉平 ;
赵丹丹 ;
田学智 ;
赵亮 ;
刘家福 .
生态学报, 2014, 34 (12) :3234-3244
[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J].
刘纪远 ;
匡文慧 ;
张增祥 ;
徐新良 ;
秦元伟 ;
宁佳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吴世新 ;
史学正 ;
江南 ;
于东升 ;
潘贤章 ;
迟文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3-14
[6]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白银市区为例 [J].
张万萍 ;
雒占福 ;
孟越男 ;
张剑 ;
何珊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6) :251-255
[7]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J].
崔佳 ;
臧淑英 .
地理研究, 2013, 32 (05) :848-856
[8]   短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J].
陈晓越 ;
叶嘉安 ;
齐志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1) :156-165
[9]   海峡西岸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 [J].
陈菁 ;
谢晓玲 .
经济地理, 2010, 30 (11) :1885-1889
[10]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