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新超
刘振
姚明哲
马春雷
陈亮
杨亚军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中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D O I
10.13305/j.cnki.jts.2009.02.011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需要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利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库"中数据齐全的1048份资源的基本数据和鉴定评价数据,从总体取样比例、分组方法、组内取样比例和取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茶树核心种质构建取样策略研究,为进行茶树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以20%的总体取样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能够保留95%以上的表型性状。在此比例下,对3种分组方法、4种组内取样比例、2种组内取样方法与不分组完全随机取样共25种取样方法构建的茶树初级核心种质进行了比较,用表型保留比例、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多样性指数、数量性状变异系数5个参数对不同取样方法与原始种质都进行了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检验指标下各种方法的排序结果不同,分组方法与确定组内取样比例的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综合5种检验参数的排序结果,确定茶区-对数比例-聚类取样为茶树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EST-SSR的西南茶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J].
刘振 ;
王新超 ;
赵丽萍 ;
姚明哲 ;
王平盛 ;
许玫 ;
唐一春 ;
陈亮 .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01) :100-110
[2]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及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J].
姜慧芳 ;
任小平 ;
廖伯寿 ;
黄家权 ;
雷永 ;
陈本银 ;
HOLBROOK C C ;
UPADHYAYA H D .
作物学报, 2008, (01) :25-30
[3]   基于果实相关性状的桃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J].
李银霞 ;
高其洁 ;
李天红 .
果树学报, 2006, (03) :359-364
[4]   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核心资源构建 [J].
赵丽梅 ;
董英山 ;
刘宝 ;
郝水 ;
王克晶 ;
李向华 .
科学通报, 2005, (10) :992-999
[5]   构建茶树资源核心种质的设想 [J].
王新超 ;
杨亚军 ;
陈亮 ;
姚明哲 .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04) :52-56
[6]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J].
陈亮 ;
杨亚军 ;
虞富莲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4) :389-392
[7]   中国茶树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J].
李娟 ;
江昌俊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3) :282-287
[8]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 [J].
邱丽娟 ;
曹永生 ;
常汝镇 ;
周新安 ;
王国勋 ;
孙建英 ;
谢华 ;
张博 ;
李向华 ;
许占有 ;
刘立宏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12) :1442-1449
[9]   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J].
余萍 ;
李自超 ;
张洪亮 ;
曹永生 ;
李道远 ;
王象坤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37-41
[10]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J].
崔艳华 ;
邱丽娟 ;
常汝镇 ;
吕文河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3) :27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