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与履行利益赔偿

被引:6
作者
尚连杰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合同撤销; 履行利益; 恶意欺诈; 合同解除;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7.05.029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合同撤销与履行利益赔偿可否并存,德国法上存在正反两说。对这一命题的证成,"双重效果"理论并非妥适的依据。应基于与解除合同的"相似性",在撤销合同的效果上作等同评价。针对恶意隐瞒标的物品质情形,基于两项缺陷的存在及请求权的相互影响,赔偿履行利益具有正当性。请求权基础应为合同法相关规范,谨防侵权法的渗入。在我国,评价重心并非合同存在与否,而是违约行为的发生。在规范层面,具有支持撤销合同之后赔偿履行利益的现实可能。裁判实务虽然尚未有所突破,但应对学理进行吸收借鉴。除了恶意欺诈之外,此命题可拓展适用于重大误解,但不适用于胁迫、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的情形。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   “产品自损”的侵权法救济置疑 [J].
李永军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5, (03) :90-98+159
[3]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理论的再构成 [J].
谢鸿飞 .
环球法律评论, 2014, 36 (06) :5-26
[4]   论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J].
张金海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4) :18-29
[5]   解除效果折衷说之评论 [J].
崔建远 .
法学研究, 2012, 34 (02) :52-70
[6]   合同法上可得利益赔偿规则的反思与重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适用的实证考察出发 [J].
吴行政 .
法商研究, 2012, 29 (02) :69-75
[7]   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界分——以侵权责任法的扩张为视野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11, (03) :107-123
[8]   略论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法益 [J].
温世扬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1) :31-36
[9]   欺诈的界分 [J].
徐志军 ;
张传伟 .
政法论坛, 2006, (04) :91-99
[10]   解除权问题的疑问与释答(下篇) [J].
崔建远 .
政治与法律, 2005, (04) :42-52